誰說沒人再想來香港?
香港9月份機場客運量錄得330萬人次,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5倍。
香港全面復常,迅速重返國際舞台,復辦多個大型會議與展覽、節日慶祝活動、舉辦「香港夜繽紛」,向旅客派機票等等,成功吸引遊客重臨「東方之珠」。
香港國際機場9月份客運量達330萬人次,隨着更多國際會議和展覽在港相繼舉辦,持續帶動航運服務需求。
機管局數據顯示,9月份機場客運量錄得330萬人次,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5倍,累計1至9月客量達2770萬人次,按年增11倍。旅發局表示,中秋節和國慶期間的內地旅客量,已達至疫前85%,顯示香港吸引力不斷增強。
隨着全面通關復常,香港國際機場客運量急速反彈,今年1月份重上200萬人次,到暑假7月及8月旺季,更分別錄得381萬及399萬人次,9月份數字雖然回落,但客量仍連續六個月保持於300萬以上。機管局表示,今年9月份,所有類別旅客的人數按年比較均大幅上升,當中以往來東南亞、中國內地及日本的客運量錄得最大升幅。期內,青島航空加盟香港國際機場,提供經黃山往來青島的客運服務,進一步擴展航空網絡。
黃金周內地訪港旅客升至110萬
國泰航空表示,公司於9月的客運需求持續殷切,載客約154.2萬人次,較2022年同月增加4.8倍。首9個月合計,載客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近11倍,運力上升546.7%。國泰航空顧客及商務總裁劉凱詩表示,除了9月份新學年前的留學生客運量攀升,適逢最後一周為中秋節和國慶假期,從香港出境的旅客數目也顯著增加,而亞運會舉行期間,也帶動前往杭州的客運需求。此外,隨着商務出行的高峰期臨近,國泰樂見更多國際會議和展覽相繼在港舉辦,有助刺激前艙需求。
資料顯示,9月初在會展舉行的香港鐘表展與國際名表薈萃實體展,有來自95個國家及地區、近15000名商貿買家參觀採購,其後在會展及亞博展進行珠寶首飾展覽會,吸引40多個國家逾3000家參展商。至於月中舉行的「一帶一路高峰論壇」,有來自逾70個國家及地區、近6000名環球業界人士出席。
另外,旅發局表示在中秋節和國慶期間,香港舉辦了一連串的慶祝活動,包括中秋綵燈會、大坑舞火龍、國慶煙花匯演等,帶動更多旅客訪港。數據顯示,在剛過去的內地十一黃金周假期(9月29日至10月6日)期間,初步訪港的內地旅客數字約110萬人次,每日平均有約14萬人次訪港,相等於2017至2019年十一黃金周日均內地旅客量約85%。
灣區人口8700萬 發展潛力巨大
乘着特區政府的「香港夜繽紛」活動,旅發局由10月起陸續推出一浪接一浪的節慶宣傳推廣及大型盛事,包括萬聖節、美酒佳餚巡禮、繽紛冬日巡禮、跨年倒數等,營造全城熱鬧氛圍,旅發局預期將吸引更多旅客來港親身參與和體驗。
國際航空運輸協會(IATA)今年7月初大幅上調對香港航空客運量的預測,預料到了明年底時,可望恢復至疫情前水平,較原先預測提早3年。IATA副理事長兼秘書Conrad Clifford指出,受惠內地今年初重新開放國際市場並帶動客運量顯著增長,香港及亞太區亦得以受惠。他建議業界應聚焦拓展粵港澳大灣區市場,部分原因是大灣區人口多達8700萬人,是香港的逾12倍,擁有龐大的發展潛力。
三跑啟用機場擴容 助力建設空中絲路
「一帶一路」倡議惠及沿途國家,除地面運輸和海運途徑外,空中物流運輸同樣發揮重要作用。國家主席習近平2017年6月14日在會見盧森堡首相貝泰爾時,提到了「空中絲綢之路」的概念,在浩瀚的天空中架構起合作橋樑,令「一帶一路」建設覆蓋的維度更加廣泛。
香港國際機場正在擴容,跟整個大灣區建立多向度的海、陸、空聯運網絡。
香港機管局主席蘇澤光認為,「一帶一路」需要擴大運力以更進一步,而與火車、輪船等傳統交通工具相比,航空是最快捷的渠道,呼籲香港打通空中線路,活躍沿線經濟。
蘇澤光分析道,目前已有多條鐵路通向歐洲,海上線路亦抵達中東、非洲,相比之下,「空中絲綢之路」開發潛力巨大,本港應全力以赴助力打通「一帶一路」空中大通道,從空域角度激活「一帶一路」沿線經濟。他指出,「從香港機場的角度看,助力『空中絲綢之路』建設,便是我們可以貢獻力量的地方。」
香港機場「三跑道系統」將於明年全面啟用,屆時機場容量將擴大五成。蘇澤光表示,「一帶一路」的前十年非常成功,下一個十年注定更加成功,相信隨着「三跑道系統」投入服務,機場容量大幅擴充,本港將有能力着力於「空中絲綢之路」建設。
客運量增加原因
客流快速回升 航空樞紐優勢穩固
立法會選委會界別議員尚海龍表示,在疫情結束後,香港舉辦了大量展會、活動、論壇,吸引了大量客商,香港國際機場客運量持續向好,加上疫情期間推出的免費送機票活動,也帶動了來港客流快速回升,客運量升幅可觀,反映了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、進出內地的重要門戶之一的重要區位優勢正在復常,香港的人流增長、商機增加,對香港經濟復甦增強了信心。
然而,尚海龍亦認為,也要客觀看到,總吞吐量對比疫情之前還是有較大差距,一旦內地和海外通航加密,香港的航空會被分流,需要未雨綢繆。
大公社評|駕馭複雜環境 香港不斷向前
下月初在港舉行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,以「駕馭複雜的環境」為主題,同時舉辦「與國際投資者對話」研討會,預計將有超過400名全球頂尖金融機構的高層出席。國際金融界有影響力人士雲集香江,是以實際行動對香港的發展投下信心票。
香港自年初實現全面復常後,遊客重來,各行各業快速復甦,點燃了大家的樂觀情緒,不少人相信香港苦盡甘來,從此順風順水。但正如那句網絡流行語——理想很豐滿,現實很骨感,「骨感」在於香港的復甦之路沒有想像中順利。首季經濟實質增長2.9%後,第二季增長率只有1.5%,第三季預計為5.4%,略低於預期。近來,樓市不振,股市交投不夠活躍,一些不懷好意的外國政客及傳媒乘機「唱衰」香港,導致部分市民對香港的未來產生焦慮,顯得有些信心不足。
其實,香港作為細小的自由經濟體,不可能脫離國際大環境、大氣候而存在。國際地緣政治複雜多變,全球產業鏈重置,俄烏衝突、巴以衝突等大事不斷,這些因素都干擾了全球市場的正常運作;歐美高通脹以及為對抗高通脹而在短期間接連加息,導致投資活動萎縮,市場需求下跌。一系列因素之下,影響了本港出口表現,也增加了市民供樓成本,這是樓股兩市表現欠佳的最主要因素。換言之,香港經濟面臨挑戰不是香港本身有什麼問題,而是受到全球大環境的拖累。
但與此同時,香港經濟展現出澎湃活力。這樣的跡象隨處可見:香港各行各業都面對「請人難」,需要大量申請外勞;「搶人才」成果豐碩,一年申請數量已超過政府訂下的三年目標;「搶企業」也有重大進展,首批30家國際重點企業簽約落戶香江,包括華為、阿斯利康這樣的跨國巨企;香港機管局數據顯示,香港國際機場上月的客運量達到330萬人次,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5倍,今年1-9月機場客運量2770萬人次,比去年同期高出11倍。訪港旅客量已恢復至疫情前的8成多。不必看數據,單看食肆和商場的熱鬧同往日已差不多,就知道熟悉的香港又回來了。
橫向看,英國、新加坡、韓國等地今年經濟增長要麼可忽略不計,要麼是面臨衰退,而香港哪怕是實現4%的增長目標,也很不容易,更有國際大行預測香港全年經濟增長可達6%。可見在全球「同此涼熱」之中,香港經濟表現不僅不差,甚至是「優等生」。有比較才有分別,當部分市民感嘆日子不太好過時,別人家的日子其實更不好過,還在羨慕我們呢!
香港市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未來,因為特區政府正在全力以赴,加速推動創科發展,這會賦予香港更強的動能;因為香港背靠強大祖國,近水樓台。今年內地經濟可實現5%的增長,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獨樹一幟。日前在北京召開的第三屆「一帶一路」國際合作高峰論壇,吸引140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的代表參與,彰顯中國作為國際經濟火車頭和穩定器的角色不變。國家好,香港更好,這是內在邏輯。
歷史總是在曲折中前行,經濟復甦也不會是一條直線,而是波浪型推進。我們既要看到挑戰,更要堅定信心。今時今日的香港,完全有條件駕馭複雜環境,緊緊抓住國家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機遇,推動香港不斷向前發展。
內容來源:大公報A1 A2版
報紙記者:彭子河 龔學鳴
相關版面
往期推薦